盘点中共十七大:关键词、新提法引强烈关注

发布时间:2016/12/22 来源: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

十七大报告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

十七大报告中,一些关键词语和新提法引起了人们强烈关注。本报从中摘取16个,以飨读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键词1

十七大报告摘录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解读

十三大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饱含深刻内涵。

代表热议

苏荣(十七大代表、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改革开放

关键词2

十七大报告摘录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解读

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无可争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代表热议

胡世英(十七大代表、黑龙江省绥化市委书记):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大好局面。现在之所以还要强调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是因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必须通过改革开放不断地完善自己。

科学发展观

关键词3

十七大报告摘录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解读

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前列,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科学发展观是着眼于国内外形势,着眼于中国建设实际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代表热议

白恩培(十七大代表、云南省委书记):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党在实践中感到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社会分配不公,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如果不解决,我们的社会稳定将有问题。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关键词4

十七大报告摘录

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解读

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

代表热议

罗群(十七大代表):报告中提出的“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等内容,就是在不断探索拓宽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相适应的政治渠道。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将有机会当选人大代表。

和谐社会

关键词5

十七大报告摘录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解读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大同世界”、“协和万邦”、“亲仁善邻”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美好梦想。在中华民族为伟大复兴而奋力开拓的今天,我们党提出了和谐社会“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现实目标。

代表热议

罗志军(十七大代表、南京市委书记):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我们必须做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和平协议

关键词6

十七大报告摘录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我们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解读

两岸关系发展的历程充分证明,两岸分则两害、合则两利。共同的血脉和文化,共同的两岸关系前途,共同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远景,把两岸同胞紧紧联系在一起。

代表热议

郑立中(十七大代表、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台独”分裂势力企图制造两岸同胞对立,竭力破坏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阻断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不得人心的,也是终归要失败的。两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只要两岸同胞团结携手,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光明未来。

改善民生

关键词7

十七大报告摘录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解读

“中共十七大主打民生牌”,这是《亚洲周刊》推出的一组封面文章的总题。文章说,中共坚持“人民本位”的政治取向,将加大力度、加快速度解决人民的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化解社会矛盾。

代表热议

李达球(十七大代表、广西贺州市委书记):报告把民生问题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体现的正是我们党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关注民生要成为党员干部的执政理念。思想作风是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思想之本。   

公民意识

关键词8

十七大报告摘录

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解释

“公民意识”一词首次出现在党代会的报告中,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增强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公民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无疑是扩大人民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支撑。

代表热议

张群山(十七大代表、贵州省委秘书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体是全体国民。切实推进我国的公民教育,以奠定必要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人文基础,是实现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目标的前提。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充分表明公民意识是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的要素。   

人均GDP翻两番

关键词9   

十七大报告摘录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解读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报告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与十六大相比,增加“人均”两个字。人均GDP反映的则是国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在讲综合国力的同时,注重国民富裕程度,既是从百姓视角来衡量发展质量,也是要求经济发展摒弃片面追求数量和规模的方式。

代表热议 胡有兰(十七大代表、云南省妇联主席、党组书记):GDP反映出一个国家总体的经济实力,却不能体现人民在经济发展中获得的实际收益。将GDP“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变为“人均”,体现出党将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的战略部署。   

初次分配也要体现公平

关键词10

十七大报告摘录

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解读

十七大首次提出,在初次收入分配中也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这一理念变革,意在遏制近年收入分配状况恶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收入分配政策是改革开放后党代会报告的重要内容。

代表热议

王军(十七大代表、财政部副部长):今后,各级财政部门在加大财政投入向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倾斜过程中,将更多关注困难群体;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将加强对居民收入分配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财产性收入

关键词11   

十七大报告摘录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解读

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现在统计中常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四部分构成,按照占比大小分别是:工资性收入(工资等)、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经营性收入(商业买卖收入等)和财产性收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大约占到70%左右。财产性收入占比位置较小,占比大约在2%左右。

代表热议

尚福林(十七大代表、中国证监会主席):财产性收入必然会涉及到各种投资,除了实业投资等,还包括投资金融产品,涵盖了储蓄、债券、保险和股票等。

郭树清(十七大代表、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报告的这个新说法,意味着老百姓的收入不光来自工资,国家还将创造条件增加百姓的多元化收入。有利于增加百姓财富,能使大多数人成为中等收入者。这也正暗合了报告提出的“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新要求。

全面小康

关键词12

十七大报告摘录

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解读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这些新要求体现了十大“亮点”。

代表热议

张建欣(十七大代表、山西忻州市委书记):顺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十七大报告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加符合时代潮流,更加顺应民意。   

生态文明

关键词13

十七大报告摘录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解读

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代表热议

潘岳(十七大代表、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科学发展观绝不仅仅是单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践行科学发展观要义之一是推进建设生态文明。从经济关系讲,环保所倡导的绿色生产与消费是科学发展观提倡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抓手。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应先从环保下手。解决环境不公平要靠全新的环境经济政策,包括以财政转移为主要手段的生态补偿政策,适时征收环境税与资源税等等。

反腐倡廉

关键词14

十七大报告摘录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

解读

对腐败现象,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对反腐倡廉工作,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据中央纪委有关负责人介绍,2005年,共有11071人因为贪污贿赂行为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其中7279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代表热议

章小平(十七大代表、来自四川):我们党的肌体从整体上看是健康的,党员干部的主流是好的,腐败分子只是极少数。就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十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两个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此前分别作出的给予陈良宇、杜世成开除党籍的处分。这充分说明,对于腐败行为,不管涉及到谁,不管级别有多高,我们都会一查到底,依法给予惩处。

共建共享

关键词15

十七大报告摘录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解读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和“翻一番”目标的提前实现,人民群众必然会有更多、更高的追求目标,我们党自觉顺应人民的新期待,满足人民的新要求。

代表热议

许德明(十七大代表、上海市委社会工作党委书记):把“共建”内容拓展的同时,把“共享”的对象延伸到了全社会各个阶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如果只动员了一部分人的积极性而没有动员另一部分人的积极性,或者是挫伤了那部分人的积极性,显然不是我们的初衷,也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要把人民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必须要由全体人民“共建共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关键词16

十七大报告摘录

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解读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

代表热议

杨国雄(十七大代表、上海市国资委主任):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唯有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抓住关键性体制环节着力攻坚,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茅明贵(十七大代表、上海徐汇区委书记):报告进一步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这是一个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能否确保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